成為PPT“高手”的七大訣竅
成為“高手”的七大訣竅
大概是混論壇和寫博客多了,最近經常被網友叫“高手”,其實不管是三年前還是現在,我一直認為自己還處于菜鳥階段,還在不斷地吸收真正的高手的精華,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前幾天突然有一位朋友在Q上問我,可不可以分享下自己成為“高手”的經驗?我說或許我可以分享下我所認識的真正的高手和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心得。
1、興趣
你能跑多遠,完全取決于你的興趣在那里。
前天看到百度李彥宏的管理思想29條,第一條就是: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我深以為然。
記得我前幾天在我的Q上打下的簽名是:當你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之后,你就會充滿樂趣而不厭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觸呢?是源于我這一個月學PPT的經歷,上個月開始我接觸到一些做得很棒的PPT之后,我突然對PPT有了很濃厚的興趣,于是我開始在網上找一些學習的樣板,看教程,下載圖片,每有所得,不亦樂乎。有些時候我一天的空閑時間都花在了PPT的學習上,雖然工作辛苦,但是只要找到好的資料或者對PPT有新的認識,我根本都不知疲倦是啥意思。
綜觀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獲得成功的,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谷歌的兩位創始人,還有這幾年非常紅火的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他們都是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然后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功的。在我們國內,騰訊的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云,他們何嘗不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里創下自己的奇跡?
我經??吹胶芏嗳藛柤叭绾慰焖俪砷L,但是又看到他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其實如果不感興趣是很難深入的,因為自己會給自己設置障礙,反正自己不感興趣,也就不會強迫自己硬著接受,當然我們說所謂的興趣完全是培養出來的,因為事實上很多人一開始并不太清楚自己的興趣在哪里,是在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學習的過程中才慢慢挖掘出自己的興趣點,所以我也經常跟很多剛畢業的新人說如果你現在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么,那么有時間就多看看書,因為積累很重要,如果沒有前期的積累,要發現自己的興趣以及當發現自己的興趣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其實要學的真的很多很多,大概也因為這樣,不少人從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選擇渾渾噩噩地過著。
所以,我認為,要成為“高手”,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自己的興趣,凡事有了興趣,自然樂此不疲,學起來也就事半功倍,搞不好還能走上創業的道路。
2、學習
學習才是王道。
任何高手都是從菜鳥到高手的,絕對沒有哪一個從娘胎肚子里一出來就是高手的(把手舉高的那還是有的),都是經過后天的學習一步步增加了見識才成為大家很羨慕的高手的,這個過程的酸甜苦辣也只有高手們才曉得。我這幾天從家里回公司上班,每天路過公司門口的時候總是看到一個女孩子在路邊一個清靜的地方讀英語,雖然我每次跟她還是離有一段小距離,但是還是能聽到她的聲音,在第一天的時候我就在想她能夠堅持幾天,結果一個星期過去了,每天我都能準時地路過,而她也準時地在忘我地讀著英語,可能在不久之后她成了英語高手,但是那些看到她成為高手之后的才華的同時是不是也能知道這背后的汗水呢?
我最近開始喜歡上PPT的制作,也開始關注國內的PPT達人們的博客,也才發現,不管是那個領域,成為高手的必經之路肯定都是不斷地學習,有一個PPT達人為了增加自己的見聞,一年買了200本書,據說很認真地看了其中的3/4,試問在這樣的學習力度之下,他又怎么不會成為人人艷羨的高手呢?
我從08年開始正式接觸網絡,說正式是有了固定的上網時間,就像以前看電視般到了時間就搬張凳子坐在電視旁看經典的連續劇一樣,我每天下班后就開始自己的網絡世界,有的人利用網絡來實現娛樂的目的(比如看電影、玩游戲),而我喜歡利用網絡來學習,網絡的交流更加的坦誠和直接,這與現實不同,因為大家相互不認識,所以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更為直接,我就是在各種激烈的觀點碰撞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的,盡管每一天的收獲并不是那么明顯,但是通過幾年的積累使我相信,學習就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只要你有這個行動,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發現,你開始與眾不同了。
學習,沒有止境,越是高手,學習欲望越強。
3、搜索
搜索是最好的老師。
說到搜索,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谷歌和百度的,雖然搜索工具在如今來說已經應用很廣了,但是還是有相當多的人不太善于使用此工具,我經??吹胶芏嗳擞幸蓡枺褪侵苯釉谡搲l個帖子出來,而這樣的話題可能在論壇已經被討論過N次了,如果我們善于使用搜索,那么就可以馬上了解到相關的信息,可能也就不需要“跪求”或者“急急急”了。
我的電腦里存有幾百個很實用的網站,有電腦技術論壇的,有實用工具網站的,也有圖片下載網站,更有娛樂影視網站的,這些網站都是我在搜索資料時找到的,而我又從這些網站了解到其他的好用的的網站,于是我多的時候一天上十幾個網站,主要就是尋找我想要的資訊或資料。有一次一位朋友看到我收藏的資料很驚訝,問我怎么這個也可以搞得到?我說其實這真不算啥,只要會善用搜索工具,幾乎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就算今天找不到,遲早也能找到。
4、模仿
模仿會讓你在別人的陰影下蛻變出一個全新的我。
每一個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里都會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到他們開始接觸大的環境受到更多的影響的時候,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高手的成長也是這樣,先吸收前輩高手的精華,用他們的精彩觀點來指引自己的工作生活,然后在實踐中驗證此觀點的適宜性,最終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我的很多職場的觀點其實也都是受到很多人的影響,包括我以前的上司,但看到他們的做法或者觀點很不錯的時候我就在想我想做得跟他們一樣,于是我有樣學樣,把他們的做法原樣地應用在實際的工作當中,當這種做法出現偏差的時候我就會想可否換種方式來做,到這個時候我已經慢慢形成了自己在此問題的看法,雖然影響的痕跡還在,但是更多的是自己在實踐中的心得了。
因為喜歡上PPT的制作,我開始尋找一些達人們所做的PPT來參考,其中有一位PPT達人在他的博客里也分享了“要學好PPT,從模仿開始”的觀點,他認為不要期望看了一兩個教程就能熟練掌握PPT的制作,要想做出精彩的PPT,可以先按照那些PPT高手們做的精品PPT的格式來做,了解他們的設計方式,當我們可以進入他們的設計思路的時候,我們也就能夠做得更好了。
別怕被別人說你模仿,有模仿,有思考,就有創新。
5、思考
當然,沒有思考,一切都是蒼白的。
其實在我看來,高手與普通人并沒有什么很大的區別,如果要說真有什么不同,無疑高手們更善于思考。
有人對我一周寫一篇博文比較感興趣,有網友問我你定的每周一篇是不是早就寫好的然后每個星期放出來的呢?我說說實在的我每周一篇幾乎都是在最后一天才寫完的,但是內容的構建確是想了很久的,并不是一時興之所至,揮毫而成。我有一個習慣,只要自己獨處的時候就喜歡想,喜歡對現實或者所看到的事物進行隨意性聯想,如果突然想到一個話題,我就會馬上用手機記錄標題,如果馬上能夠想到內容框架,也會馬上記錄下來,就像這篇《成為“高手“的七大訣竅》就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的,然后馬上搭建了框架并記錄在手機里,但是這一篇文字卻是想了一個星期才想出來的,因為我要思考如何找切入點,如何理順邏輯,當想到一點的時候就記錄下來一點,所以往往我一個星期里會同時寫幾篇文字,但是都是半成品,因為我總是在想如何接下去,所以在前期準備比較長的情況下,我稍微給自己施加壓力,確保每一周能夠完成一篇文字,我想這一切如果沒有長期性折磨自己的思考力,是很難做到的。
只要是人都會思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善于思考,因為思考需要花費精神,有些事情想得頭痛有人就放棄了,所以能夠堅持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人到最后是會比一般人想得多,沉淀的多,當他們的思考能力非常強大的時候,他們看問題自然會比一般人看的廣和深,于是,大家就會覺得這就是傳說中的“高手“了。
有人曾經問過我這么一個問題,要怎么想才能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我說你經常想就可以了,很多事情看起來很復雜,但是做起來卻很簡單,只是我們不太相信原來就這么簡單而已。
如果說這七大訣竅當中硬要找一個核心點,我一定毫不猶豫地說“思考”,沒有了思考,其他的訣竅只是形式而已,有了思考,才有血有肉。善于思考的人,不管你是小學學歷還是博士學歷,大家都一定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思考會讓人超級強大,學歷也不再是阻礙你成功的因素了,只要你愿意思考。
不要荒廢自己的腦袋,從這一刻開始,習慣思考吧。
6、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是至理名言。
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從紙上或者從培訓中來的,有一句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因為與實際往往匹配不上,很多讀過MBA的人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未必就比擁有豐富的實際管理經驗的高中生強,很多人滿腹經綸,但是到了實際的應用時卻打不開局面,就像現在的培訓行業,很多講的天花亂墜的老師其實都不怎么在企業待過,很多都是把書上的東西拿來就用,講的好聽,但是一旦要讓大家實際應用卻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就像彼得德魯克大師所講的,管理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只有在實際的工作中得以有效應用才是有效的管理,而不是靠吹出來的的管理。所以如果我們要成為“高手”,一定要能夠將自己在書本或者在網上交流所獲得的知識充分地實踐起來,我經常喜歡說我的團隊就是自己的管理實驗室,因為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應用到自己的團隊中,通過這種實戰你才能積累實際有用的管理經驗,也才能夠把所學的用出來,并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管理風格,最終成為一個不落入理論俗套的實戰管理者。
7、分享
分享是利人利己的事兒。
高手之所以能被稱之為高手,首先是因為他具有分享精神,要不然如果你一句話都不說,再有菜花也沒有人知道阿,就算是偉大如孔子和老子也是通過開館授徒和留下《論語》、《道德經》才讓世人永遠記住了這兩位絕世高人。有人說大隱隱于市,所謂的高人是不輕易露面的,這其實是成為了高人以后的事了,因為如果你宣講你的思想,不分享你的觀點,別人從何得知你的高超,既然大家都沒聽過你的觀點,自然也就不知道你是不是高手了,你隱不隱自然就不是問題了,當然有料的人就算不宣傳他也有料,并不因為你不宣傳和分享你就不是高手了,這是兩碼事。
高手往往是在分享中成長的,這種分享可以通過網絡形式,可以通過與職場同事,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講座、培訓,每一位高手思想的形成必然是要經過幾個階段的,初始階段也還是附屬于別人的觀點中,以別人的觀點為觀點,經過分享不斷地總結和檢討慢慢形成了自己思想體系,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隨著這種看法的分享,也接受到外界各色人群對觀點的看法和建議,最后逐漸修正為比較成型的個人的思想體系,這個時候需要的大概就是這個體系的創新和突圍了,但是高手的思維方式已經以自己的思想體系在發揮作用了。
要成為高手,分享精神很重要,因為固步自封自會讓自己局限起來,很難聽到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也就更難深化自己的思想體系,分享是一種相互收益的成長方式,別人在高手的分享中獲得觀點和思路的拓展,而高手則在分享中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并不斷反思改進,最后成為一代宗師(比如彼得德魯克)。
高手的成長經歷具有獨特性,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但是高手的成長又具有相似性,因為方法無非都是那么幾種,不同人的應用有所不同而已。所以,從此刻開始,不要再埋怨自己不夠人家強大了,把這七大訣竅應用起來,你就是明天的高手。
本文轉載自:中人網社區,原作者為“隔岸觀火”